宏道文化出版社
本書融合《易經哲理》、《甲子詩句》、《一柱論命》、《各柱能量》。每柱內容「應用」與「理論」兼具,相信對各層級的讀者都具有相當程度之啟發性。書中歸類出六十甲子各柱象義的特有情性,可帶領初學或沉浸五術卻難得其解者跨越困惑鴻溝,為適學性極高的書籍。
僅想瞭解自己命運者:可按圖索驥而輕易上手。
純粹好奇研讀易術者:絕對是不容錯過的饗宴。
由八字跨及易理領域:為您搭起了精博的橋樑。
命理執業級專業人士:歸類精闢使您論斷生動。
傳道授業的盛名大師:精益求精再登高峰境界。
何棰鑨
天地出版社
天地分布陰陽兩氣以左右萬物生態,因而黃帝大臣岐伯將陰陽規律契於醫,文王則法於道,孔子仿於人倫,焦氏傚於術法,諸多先賢應用於五術。歷來學者周知易中八卦講述五行時序,山醫命卜相術法亦源於易理,但有些自命清的高學者卻盲於與命學五行切割,亦有抱持「澎風較有底,實在沒幾位。」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心態, 致使研究周易及探索五行之人「即鹿无虞」地陷於易道叢林;又因得不到適切的傳承書籍與明師開導,以致浮沉易海深淵,而難以窺曉天地機宜。甚者忘卻佛曰「悟了,方足以為師」之教誨;亦有自認已經「通了六竅」,卻不知尚有「一竅未通」。諸多履道久遠又須顧及顏面者,至終只好聯結宗教以怪力神說,令人觀而痛心不已。究其因由,只顧當世虚名假利,且以看得到的有形事物為憑據(陽),悖離永恆不滅的無形精神(陰)。
文王源於「連山易」與「歸藏易」之後,而始重「周易」。許多人認為以“周”命名,乃因朝代所致,事實,“周”含「天地、周密、嚴謹、環繞」,及「周而復始」,即盼「眾所周知」通曉「周易」後「知周乎萬物,而道濟天下。」此思方能為天地所鑑,才足以成為聖賢;孔聖人讀易時已神貫原著思維,故曰「假我數年,五十以學易,可以無大過矣!」易中道法森羅萬象,絕非坊間白話易經所能闡明,否則夫子何以「韋編三絕」後,道此感慨言語。於是,每當釋易或欲落筆之際,腦海就會不由自主地浮出孔子教誨,即雷水解卦之「作易者,其知盜乎?」易曰:「負且乘,致寇至。」負:指北方因幽暗乏物,而淪為盜寇,於是憑藉與生俱來的體力掠奪財物;乘:指東方文明地域,卻假藉易理圖名(因易經被奉為群經之首)。坎寇求利與震儒求名,只是陰陽、明暗不同,但行為和心態與強盗有又什麽差別呢?因而屢再地「捫心自問」,以「自我辨心」。
歷來闡易者不乏其人,當今研易者大致以《來註圖解》與《證釋八部》為階,巨著內容看似豐富,致使引經據典而掛於口邊者眾,若問由來本未卻鲜,究其因由乃棄象重辭所致。易程源自伏羲畫卦,文王重卦,以致孔子闡繫,群賢垂訓,已「時亙三古,人歷四聖。」其人皆以象而倣於理,因而易理既明且著矣!易道宗旨本欲闡明五行概義,若將八卦圓圖劃上十字後,四正位為子午、卯酉,此云「卯酉人道」要效法「子午天道」,亦由子午「經度」之陰陽兩氣,調和卯酉「緯度」,以至中庸而不偏軌,即如佛教卍字圖;而基督教的十字架橫線偏高,指巳至申位置,雖應文明,亦于不寧。陰陽本輪替不已,致使世態變化無常,然而有形宿命縱然難以改變,故需學習易中哲理以調節無形思維以致中庸。期盼中國炎黃子孫與有良知和正義感之士,共同捍衛《易經》為群經之首,而免於它《經》取而代之,或只淪於《占卜書籍》之說。
五行雖云無形氣體,亦有其象徵意義,例:火是陽光、為禮、也為“色”,光彩雖可帶來文明,但亦須歷經色煉,要有文明的界限;金為宇宙氣體、為義、亦為 “受”,行舉為何,至西方就要接受審核,即東方「歡喜做」,至西就要「甘願“受”」;土是地球中的高山與平地、為信、亦為 “思”,思而方能厚德載物、廣植福田;水為地道中之淡水與鹹水,“淡” 水乃經“炎”火蒸發所致,此乃行「禮」之故,而鹹水則終始淪於水道,故水即是 “行”,力行是編輯來世完美劇本的不二法則;木為草樹,亦為人,俗云「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。」故木為 “識”,因木感天地之氣而結果,故火金土水木即:禮義信智仁、色受思行識。陰陽兩氣雖云有形及無形諸物,究其法則皆同,如夫子由東云至西曰「有朋至遠方來,不亦樂乎!」告誡世人於東方時要勤奮耕耘,至西方才能獲得甜美果實;佛祖即由西云東曰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其道雖異,理卻同功;天道運於行東西兩域而致一反覆,域雖有異,理卻一致,人若無意“識”,豈能立東耕耘,以至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而「不亦樂乎!」
目前研易者比比皆是,但我窺探後,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嗟,這樣能讀懂易經豈不怪哉!我們為什麽要研讀易經呢?是要瞭解天地如何操弄人,悟得其要後,可便於閃躲,進而提昇智慧,以致效法天道,避免屢再被整。易理有極為嚴謹的邏輯架構,方能登至經首而千古不墮,研讀時思維要緊密與以連繫,才能富予生命和靈魂。要瞭解卦中所敘述的情節,需將卦象本末一一剖析,也要找出卦中的男女主角與配角,如此才能劃分主客體關係;爻中文辭有時候是以大象立辭,有時候是以小象為觀點,亦有以錯卦、綜卦、互卦訂辭,這是在培養我們六度空間的思維,建立這些思想後,就能四兩撥千斤的排除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阻礙。孔子和《焦氏易林》就是領悟此要而著敘出驚天動地之大作,堪稱歷來真正懂易之人,諸多皆有「作易者,其知盜乎?」之嫌。
易理基礎法於自然,而世間千古歷程皆在自然法則中形成,於是六十四卦也預言周朝後,歷朝變革與輪替之因,乃於天道循環不已矣!倣於世間諸物雖有與生俱來的先天“宿命”,但也不能將就而怨天尤人,應該以後天修為「彌綸天地之道」,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研讀易經的因由。最後,真誠告誡我敬愛的讀者,吾人雖是才疏學淺,卻願將畢生研易心法「全般傾囊相授,切勿只取一瓢。」
何棰鑨 序于 壬辰年
武陵出版社
據[周禮]記載,[連山易]出於神農氏,神農氏又稱[烈山氏],或稱連山氏,故號稱連山易,成書於夏朝,又稱之為[夏易],原書約有八萬餘言十卷本;[歸易]又名[商易],據中國古籍記載為占卜的三種方法(三易)之一,號稱[歸藏易]。相傳歸藏之名出於黃帝(又稱歸藏氏),文字記載出於商朝(原書約四千三百餘字),但相較於[連山易]與[周易],[歸藏易]內容早已散佚而不完整,現存有歸藏卦(歸藏八卦圖),為伏羲八卦之衍生(旋轉一百八十度而成,伏羲八卦以乾卦為上,而[歸藏]以坤卦為首)。文王源於[連山易]與[歸藏易]之後始重[周易],許多人認為以[周]命名,乃因朝代所致,事實上,[周]含[天地、周密、嚴謹、環繞],及[周而復始],即盼[眾所周知]通曉[周易]後,能[知周乎萬物,而道濟天下。]如此方能為天地所鑑,才足以成為聖賢。孔聖人讀易時已神貫原著思維,故曰:[加我數年,五十以學易,可以無大過矣!]
[周易]常被視為卜筮書,因[易經]法於自然,且用八個符號來演繹大自然中的種種現象,所以能顯現出宇宙中的一切生態,直至春秋時期,孔子傳授弟子時,以儒家獨特的語言和思想作完整的整理,並針對[周易]成書時間、過程、作者,及該書主要概念、符號系統、思想內容、卦的爻辭、筮法和治易方法,進行系統性的解說,在保留象意本質的前提下,更促進了[周易]與儒家思想的會通,在客觀上的詮釋遠遠超越了[連山易]與[歸藏易]之本義,從而開啟了易學詮釋的先河。西漢為迎合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的需求,漢武帝獨尊儒家學說,而[周易]也在孔子及儒家學者的整理和詮釋之下,躍居為群經之首。
易理基礎法於自然,而世間千古歷程皆在自然法則中形成,於是六十四卦中,也預言周朝後,歷朝變革與朝代輪替之因由。天道本循環不已,致使世間諸物皆有與生俱來的先天[宿命],但也不能將就而怨天尤人,應該以後天修為[彌綸天地之道],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研讀易經的主由。最後,真誠敬告親愛的讀者,吾人雖是才疏學淺,卻願將畢生研易心法[全般傾囊相授,切勿只取一瓢。]
何棰鑨 自序
武陵出版社
運籌帷幄〜決勝千里
古云:「吉凶未來先有兆」。占術以時間反空間狀況,而能顯知一切吉凶現象。占者以一念之誠,即能觸動天地神機;能事先靜思覺悟,即可以改變其吉凶休咎之後果。
自然物象冥冥中雖有「定數」,有形表相雖然難以改變,但善察爻神變化,則知事物始末,而能即時防患於未然;應用於生活中,可教導韜光養晦,洞察天地變動之機,能與時偕行,必然獲益匪淺。
人類對未來的事總是充滿好奇,以至預測學層出不窮,文王卦自古流傳至今,歷經數千年的考驗,而能廣傳於宮廷和民間。當今學習文王卦者絡繹不絕,藉以「探索未來」。即使科學發達,此學術永不會被淘汰,更被奉為預測學之首。
算命的工具很多,目前廣傳於坊間之正統學術有八字、紫微及文王卦,其中文王卦基礎答案是天地卦神給的,故準確率攸關個人心態,亦隨時空因素而游移不定;命理以與生俱來的出生時間為體,其準確與否,皆學理所致。剛學五術的人必然會「一招半式行遍江湖,再學三年寸步難行」,初生之犢不畏虎,是物性的自然現象,而致「永終知弊」之常態。
中國文化中最驕傲的學術是陰陽五行論說,其以有形物體舉證無形之氣,如萬物必因氣之驅使而顯諸狀一般,於是陰陽學說被廣泛應用於五術山醫命卜相中,甚而以此論說昇華思想領域。先後天八卦皆以象言,而圖象難以刻記傳承,故用形象倣於八卦與天干地支,後學若棄象而執泥五行,必難以窺曉天地妙變玄機。
陰陽基礎學理源自『連山易』與『歸藏易』,最後聖賢文王將兩易精華融通於『周易』當中,並以先天八卦倣效自然現象;再用後天八卦闡明時序,體用結合後就能「與時偕行」而「獲益無窮」。其中之『連山易』顧名思義即將先後天八卦之艮卦聯結後,則知陰陽之情(因山有一體兩面)。
昔日佛祖苦修,始終無法得道,後有山村野夫經過,隨意告曰,何不至山的另一邊靜修,後因體悟有形實象,方能參悟陰陽道法,而感慨曰「昨日方隅,今日佛地」。先後天艮卦,皆陽氣不臨,『歸藏易』即闡述此域所隱藏的道理。『連山易』與『歸藏易』即宗教所云之地獄「鐵圍山」,十二地支之戌辰為天羅、地網,即「煉獄」與「寒冰」地獄,此域亦天文學所云之「永晝」與「永夜」故冷熱兩極。易中哲理領先宗教數千年,中國炎黃之子孫,尚求諸外,理當愧之!
「欲得古今名著不難,要獲千金之訣不易」,學五術總是會走些寃枉路。近年來結合五術資深業者於台中成立『中國易經推廣教育學會』,為初學與同好解惑,進行各項五術指導及學理探討,堅持理論與實務並重,歡迎有心學習者諮詢。
何棰鑨 序于 庚寅年
武陵出版社
儒家經典有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春秋》六經。而《易經》是我國最古老、最具權威,也是最著名的一部經典,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,也是中國文化的至寶。從戰國時代起,《易經》就被視為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,後來也被列為群經之首,歷代先賢與現今知識份子也都不敢否認它是一部天書。"易"按照古書記載,有"三易"即《連山》、《歸藏》、《周易》。春秋時代《周易》也被作為占筮書籍,當時也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解釋和研究,其中包括孔子。到戰國時便出現了《易傳》七種十篇,稱為"十翼"。《易傳》被編入《易經》後,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《周易》。它在幾千年的歷史中,經歷種種坎坷的考驗,或褒或貶,時興時衰,卻依然默默地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重大貢獻。
聽到《易經》二字的人,通常直接反應會產生三種現象:有人認為它是一部筮書,是算命、卜卦的工具,有人認為它是一部歷史書,也有人主張《周易》是一部哲學書。其實它包羅萬象,廣大淵博。《易》中本包涵理、象、數、占,所以能變化無窮,它的領域涵蓋了天地間的萬事萬物,若將它侷限在五術中作應用,是人的狹隘思維使然。《易》之初貌本無文字,而是著重陰陽八卦及象的變化,它的論述核心是運用‘一分為二,在對立與統一的法則中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,並從對立中找出統一的方法。
「生生之謂易」天道本運行不息,故吉凶禍福都會參雜其中,所以預知未來,一直是各層人士所好奇之事。自古以來無論是施政方略,兵法作戰,擇才謀事,功名利祿,工商求利,婚喪喜慶,造房築墳之事,上自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泛泛之輩,也都喜歡利用各種方法來預測整體的未來,所以預測學也因此而流傳不朽。
現今眾多大師級人物,於數十載的研易過程中,有的以寬大心胸提出自己創見,來提携後學,也開了一道習易的簡易法門,有的略有心得即批判古著之誤,但其所述之理卻始終困在古著架構之中,而無己創之理,以沽名釣譽,其匪聖之心,乃由智者自辨之。一個完美的東西,必須不斷的去其瑕疵,但此瑕疵豈非臻品之功臣。朝代是會輪替的,萬物也都會有進化,完美的學理難道不是如此?研習易理及陰陽學者,要知易理本重其道,非重其術,且知道者必定知“術”,而知術者未必知“道”。
論命、擇日、地理、姓名學、卜卦……大都應用正五行之生剋,使用時往往會受限在既定的框框中,而無法突破,似是而非的理論架構,更令人無所適從,因而流於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的情形。坊間論命的法門眾多,也各有特色,而「四柱八字」是比較普及的學術之一,也是所有五術的根基,它利用《易經》後天八卦中的天干地支作為理論架構,其中包涵理、象、數,但古今之學理卻把它公式化,即使能論準,似乎也會缺少些靈魂。
《易經八字》依循易理法則,仿傚大自然陰、陽、錯、綜、剛、柔變化之理,是易經哲學與五術結合的一門學問,相信無論用在五術或易經入門都是最佳捷徑,效果不但可以突破傳統八字的瓶頸,還能更寬廣的申論陰間和人間的互補利益關係。
一個錯誤的理論,即使流傳千年應該也不會變成對的理論吧?繫辭云:「易與天地準,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」易準天地法則,故能流傳千古,相信古今先賢都知道自然乃天地不變之法則,但應用時皆難以詳述五行與自然之連貫理論,現今眾多解易者,亦無法從著文中找到與自然相契合之論述。
干支相重而成之「六十甲子」乃校準天地運行而成,其中亦包涵自然現象,若能悟得其中象義,天地之事則盡在其中。八字理論若能以易理之《元》、《亨》、《利》、《貞》四季,加上八字四柱的《根》、《苗》、《花》、《菓》為理論依據,則能推論整體命盤的來龍去脈,不但可以為人指引精準明確的方向,尤其對傳統八字論述之不足,更具彌補的效能,也可以讓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再次展現曙光。
何棰鑨 序于 庚寅年
『六十甲子象義』應用說明
忠告誡敬愛的讀者,坊間那套八字理論再學三輩子世也看不出個所以然;學習觀象法則必須先秉棄舊有觀念,才能慢慢吸收,而能一窺天地奧妙。本書理論以易經推象為根據,也依循天道法則,即太陽運行所形成之四象「春、夏、秋、冬」、「元、亨、利、貞」,並以此對應於四柱「根、苗、花、菓」。五術皆要注重體用法則,以干支而言,地支是「體」,為人的思想行為;天干為「用」,即看得到的現象,加上刑沖會合....後,即可掌握全盤脈絡。
八字學理只用八個字來表述人之一生,故宜善用「日月春秋」順逆之理,並從刑沖會合中找到「無中生有」之氣,就能瞭解該人思想及天地鬼神事物。讀者必須先熟記應用法則,觀象時才不會自由心證去判斷,而脫離自然現象之邏輯。
「福禍本相隨」乃天地不變的道理,如太極圖中之陰陽兩儀變化無常。知命的原則是要知進退,「有過則改、悔則至善」。藉由六十甲子象義,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每柱的優缺點,宜把握自己的優點,改善與生俱來的缺點。
論命者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,易理本重『道德』而非『術法』,故執業者切勿因論斷準確後而言所欲言。水風井象曰:「君子以勞民勸相」,我們要效法井道養民,讓人聞言如甘水入口而悅在心中,願與大家共勉共修。
武陵出版社
傳統學術中之堪輿風水、論命、擇日、卜卦、姓名學……等,大都取用正五行的生剋,在應用時往往會受限在既定的框框中,而無法突破。在為人服務時,容易形成似是而非的理論架構,令人無所適從,因此流於只能治標,不能治本的情形。如果在傳統的學理中能融入易經「觀象」,則能使老祖宗的心血,再次展現曙光。
易經記載天地之形氣,內涵理、象、數,凡五術中之山、醫、命、卜、相莫不取自它的理論。易曰:「通其變,遂成天地之文,極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」。學習易經「觀象」應用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柱論命。「一柱論命」有可能嗎?何悅朋老師他做到了,還有曾經向他學習一柱論命的學生也都輕鬆做到了,您有心也可以做到。
「易經八字」依循易經的規則,效法大自然的陰、陽、錯、綜、剛、柔變化之理,將六十甲子干支配合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為用,是易經哲學與五術結合的一門學問,效果不但突破傳統八字的瓶頸,還可以更寬廣的申論到陰間和人間互補的利益關係,更能達到趨吉避凶的效用。
【函 授】『易經八字證釋』、『六十甲子象義』、『易經陽宅堪輿』
『文王卦形態新論』、『易經六十四卦應用』、『DVD教學』
【匯款帳號】
苗栗南苗郵局:局號700 帳號0291042-0279407 戶名:何棰鑨
匯款後,請以簡訊傳送大名及地址等資料至0982─333460,核對無誤後將儘快寄出
【詢問電話】0982─333460 037─330811
【聯絡地址】苗栗市中正路九七七號
【傳真電話】037-337799
中華易經命理網訪問人次: